我家老房子的门楼上曾有四个苍劲有力、笔酣墨饱的大字——“善德传家”,据说那是念过几年私塾,做了一辈子泥工的爷爷从某个书法家的墨宝中临摹而来的。爷爷不但中意这字体,更欣赏字里的内涵,于是亲自用砂浆郑重地勾勒在门楼上,又用黑漆涂抹了,使之更醒目不褪色。家人们每天出入一抬头就能看到这条家训。
爷爷非常看重“善德”二字。据奶奶说,爷爷小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一路讨饭,走了一百多里路从乡下到城里找生计,不料在半道上饿晕过去,遇一泥水匠收留,并把泥工手艺传授给他。几年后爷爷成了泥工师傅,手艺精湛,成了县城人尽皆知的“林子师傅”。城里有钱人建新房都找爷爷,一时间,爷爷接活不断,便在城里扎下根,命运和生活也由此改善。
因“善德”救了爷爷的命,改变了爷爷的人生,爷爷一生感恩“善德”,传播“善德”。他收留过流浪儿做徒弟,后来还为其娶妻成家;他资助过贫困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他对一时落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爷爷临终前,把儿孙们都叫到床前,用颤抖的手指着门楼方向。儿孙们都明白爷爷的心意,纷纷承诺:永记家训,不忘“善德”。爷爷这才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爷爷出殡那天,送葬的队伍好长好长……
爷爷走后,父亲作为家中长房,传承了“善德传家”的家训。父亲说,我们把这条家训写在门楼上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一种承诺。
父亲是位教书匠,与人为善、以德育人是他的教育宗旨。记得那时父亲常到一些学生家中家访,为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掌握第一手资料。他也时常利用星期天,在家中为一些学生义务补习功课,有时还留学生在家吃饭。我曾非常不满,自己都吃不饱,为什么还要将口粮资助别人?父亲回答:“我看到学生进步了,不用吃都会饱。”多少年后,我才深切体会到父亲的高尚师德。
在前辈们善德行为的潜移默化下,我也秉承了这一家训理念。“百善孝为先”,我就从尽孝做起。
家中九十多岁的老母患阿尔茨海默病,生活无法自理,一直由我照顾。每天晨起,我就帮助母亲洗脸擦手,打扫房间,保证母亲每天干净清爽。每顿在全家人吃饭之前,我必将做好的饭菜先送至母亲房间,让其先吃。常遇母亲刚吃过饭说没吃饭,我担忧她吃饭没吃饱,在她房间备上牛奶、面包等,让她饿了随时可以充饥。母亲还经常白天黑夜颠倒,白天躺床上呼呼大睡,半夜起来大喊大叫。遇这情况,我只得夜里一遍遍起来,像哄小孩一样哄她睡觉。虽然我兄弟姐妹众多,虽然母亲已经不认得我了,但几十年来,我从未有过将照顾母亲的责任推让出去的想法。我的善德观是:行孝不谦让,行善心头挂。
“善德传家”可使家族昌盛,社会和谐。“善德传家”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家训,祖父和父亲言传身教,亲身示范,将这一优良价值观传递给我,我会努力把这条家训继续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