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春节,父母带我们姐弟回外公外婆家过年,那是一个位于鄂西北最偏远的小村庄。
一到外公外婆家,我们就感受到了乡村热烈的过年气息。村子里的人们都在忙碌着准备年货,杀猪宰羊、磨豆腐、做年糕……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进了腊月二十,镇上还有大集,我们跟着父母一起去赶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市场上人头攒动,人们选购着糖果、干果等年货,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大年三十这天,外婆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贴春联、挂灯笼。红色的春联和灯笼为乡村增添了一抹喜庆的色彩,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消失在天边时,村庄里的灯火渐次亮起。年夜饭的香气从各家各户的橱窗升腾而出,弥漫在村庄的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
在乡村,除夕夜还有一个特别的习俗——守岁。外婆说,这叫“守百岁”,也称“熬百岁”。因此才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的场面。一家人要一起烤火守岁,合家欢聚,迎接新年。
熬百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的。外婆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吃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屋子里。
外公会提前两天,去屋后山上砍下一根粗壮又不太直的树枝,用他的话说叫疙瘩柴,一根疙瘩柴能烧一整夜。外公把疙瘩柴在堂屋中间点燃,再添加一些容易燃烧的柴火,这些柴火在火中噼啪作响,给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感觉。外婆还准备了红薯、花生、苞谷,放进火堆里,这些都是熬夜吃的零食。
吃了年夜饭,就有很多大人孩子跑到外公家,不一会儿,堂屋里就坐满了人。我正疑惑,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外公家守岁?就见外公拿出一套乐器,有鼓、锣、镲。外公把鼓放在两腿之间夹着,手里拿着锣。另外一个人拿起镲。所有人都注视着外公,外公敲着锣鼓,用鄂西北民间小调,唱起来: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着她的平贵郎,回来相见。薛平贵,征战沙场保家园,心中思念王宝钏,从未改变。终有一天重逢,相拥泪流满面……
外公的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一字一句,充满了感情,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平时严肃的外公还有这种才艺。
外公唱完,大人孩子都鼓掌叫好,人们起哄着再来一个,外公便喝口水,又接着唱。我们还会和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在院子里欢快地奔跑着,欢快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不知不觉间,我熬着熬着就睡着了,早上睁开眼睛发现自己躺在床上,而外公外婆早早就做好了早饭,等着我起床。
大年初一清晨,我们起床穿上新衣服,先给外公外婆拜年。妈妈在地上铺上一块垫子,我们姐弟三个依次过去给外公外婆磕头,说上一句吉利的话。外公外婆就笑呵呵地递给我们一人一个红包。虽然金额不多,但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回忆在外婆家过年的日子,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除夕夜熬百岁,也是我此生仅有的一次经历。外公外婆已离开我们多年,但那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