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有清溪,亭在溪边,柳在亭前。
腊月寒冬,风里像裹挟着无数牛毛似的针尖,时不时扎得脸生疼。寒意,已不再只是身体的感觉,仿佛丝丝缕缕都随着空气钻入了心底,即便使劲拢紧衣衫,缩着脖子,也无法抵挡那铺天盖地的萧瑟与沉郁。正快步向前时,一条长长的柳枝拂过眉梢。偌大一棵树,此际翠叶尽脱,惟余丝丝清灰,且瘦且劲,风中曼舞。辽阔天幕做了它的背景,恰如湛蓝画布上遒劲的线条,满纸清雅素洁,美到惊心。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
脑海中不由得跳出了这几个字。待思及来处,更觉此句妙若春风。
它出自古代的《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乃古人岁时风俗。寂寂寒冬,长日无事,人们便以描字盼春。据说最早是道光帝亲笔手书“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双钩空心体大字,让大臣逐日描红。每字九笔,共八十一笔,从冬至进九那日算起,至九九结束,每日一笔正好描完。彼时,万里江山也已被时光的妙手绘成了一卷姹紫嫣红的美图。如此,不知不觉中,寒尽,春来。
我佩服古人的雅妙慧心。在严寒中给自己一份希望,让心在等待中不失憧憬,让情在冷寂里添了幽微之趣。每落下一笔,离春天便近了一点,心底的暖意亦多了一分,每一个日子因此活色生香。窗外,从冰天雪地至梅蕊初绽,从瑟瑟冷风到柳色青青,万物渐次生动,世界逐日明朗。“如果你说你在下午四点钟来,从三点钟开始,我就开始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觉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原来,古人早就深谙了“小王子”的等待之乐。
站在树下,抚摸着那枯瘦却不失苍劲的柳枝,我不禁自问:树犹如此,人何不可?
当我们在猝不及防中跌入情绪的寒冬,满眼萧条,寒冷彻骨,仿佛天地万物都在拒绝自己,环顾四野,茫茫一片,薄衣单衫,茕茕孑立,如何安放孤凄的灵魂?
“世界上没有哪一道伤口是永远不能愈合的,虽然愈合后,在阴雨的日子还会感觉到痛。”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如是说。是的,停止的让它停止,失去的任其走远,只需把所有的挫折与失意交与时间的长河,一切终将被光阴之水冲刷得风轻云淡。当然,在这过程中,肯定还会有锥心的痛。但,且忍耐,向内求。因为,这远不是终结,只要走过去了,春天永远会在前方等你。
向一棵树,向一棵草学习吧。在凛冬里,把瘦弱的皮囊变成自己的盔甲,将地下的根深深地护住,努力向内蓄积,静待来年春风的相约。此时,停止也是前进,失去亦即得到。
好好去读书。阅读是一座可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文字的力量可滋润焦躁的心田,纸页的馨香能放松紧绷的神经,让身随心往,向无垠的诗与远方进发。那里有神奇的山川湖海,空气洁净清甜,鸟鸣如歌如咏;那里有永不老去的先贤哲人,惠风和畅,月色溶溶,更有智慧之星熠熠闪耀。徜徉其间,尽情呼吸,伤处如羽轻拂,疼痛逐渐淡去,像月亮回到湖心、野鹤奔向闲云,心神终得宁静安恬。
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给身体足够的营养,让它强健有力、精力充沛,可安然立于时间的旷野,经得住风吹雨袭。和读书一样,这也是沉淀,是修禅,它让我们有足够的力气于来日破茧成蝶。
季节有寒,生命亦然。就让心也成为一棵亭前柳吧,且珍重,待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