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回老家,收拾东西时,我看到一个竹篓,里面还装着不少工具,这是父亲当年装工具的竹篓,他是做竹椅的手艺人。
父亲做竹椅的工具不多。两把刀,两把圆凿,一把刻刀,一把锯子,一把打孔的钻子,几根棕绳,一块磨刀石。用一个竹篓就能装好,再背上锯子就是全部家当。父亲说这是他“吃饭的家伙”。
从我记事起,就常常听到父亲做竹椅的声音。锯竹子、剖竹子、敲竹子,用凿子凿眼,给竹子打钻,刨平竹节,让竹子更光滑。这些声音一直伴随我长大,也伴随父亲一直到年老。
南方老家山上毛竹比较多,从一簇簇,到一片片,再到漫山遍野,随处可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塑料制品很少。一般家庭中,竹制品是很多的,从竹椅、竹篓、竹筐、竹筒,到箩筐、簸箕、扁担、竹席、斗笠、竹杯、竹筷,甚至连小孩子吃饭的碗,都用竹子做成。
做竹椅,首先是要砍竹子。砍竹子秋冬季最好,春夏季因为天气潮湿,竹子含水量高,做成的竹椅易变形,且容易生虫。竹子要选长了四五年的比较好。判断竹子是否为嫩竹或老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竹子的两个特征:一是竹节上白霜越明显,则竹子越嫩;二是看竹兜上的竹衣,竹衣越完整则竹子越嫩。以直径为拳头大小的最好。砍竹子只是把竹子的枝叶去掉,主干从头到尾都保留,背回家后都有用处。
竹子背回家后,父亲把竹子锯成一段一段的,随着“叮叮当当”的一阵声响,再经过一系列的剖、削、弯、凿眼、钻孔等步骤,竹子就成了一堆的材料,通过拼接、固定、打竹钉等动作,就组合成一张张椅子。
竹椅最常见的是有靠背的竹椅,还有小竹凳、竹躺椅、太师竹椅、竹制三人沙发、婴儿用的围座椅等,种类繁多,满足了大家的各种需求。父亲做的竹椅,质量相当好,而且不粗笨,是真正的放心产品。
有时候,父亲兴致来了,会用凿刀在椅子的靠背上刻下诗句,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这些诗句笔力遒劲,很见功底。
父亲究竟是什么时候跟谁学的手艺?他平时很少说起。一次同他一起上山砍毛竹,他才告诉我。那时,父亲才二十多岁,一天,他独自行走在路上,曾救过一位老人,那老人当时扭伤了脚,孤零零地坐在路边。父亲很同情那位老人,就把老人送回了他家,一来二去,这老人就教给了父亲做竹椅的手艺。父亲说,这师傅对他很好,也很严格,没做好就会骂人,而且骂得很凶。师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手艺人要靠手艺吃饭,绝对不能造假,否则会倒了手艺人的架子。”这句话,也成了父亲做手艺的信条。
父亲做竹椅是纯手工制作,质量绝对没话说,两百斤的大胖子一屁股坐下去也稳当得很。这些竹椅都不会用到其他任何材料,都是用竹子卡嵌而成并用竹钉加固。椅子不仅坐着舒适凉快,还带有淡淡的竹香。
印象中,父亲每做好一把竹椅,总要细细抚摸,如同看着自己的孩子,满眼都是慈爱。如果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就马上改进,直到满意为止。
父亲的大半辈子,都是在细致认真地敲打竹子中度过的。在敲打竹子的声音中,岁月无声地流逝,父亲的额头布满了沟壑,挺拔的腰杆也微驼,浓密的黑发也慢慢变白,他用手艺养大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父亲离开我们多年了,老家还有他当年做的竹椅,如今还能使用。看着这个工具篓,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熟悉的“叮叮当当”声音,一直印在我的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