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是春节餐桌上的常见美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过年吃年糕,既有祝贺五谷丰登的寓意,亦有“年高”长寿之祝福。
制作年糕所取的食材很广泛,各种黏性的糯米均可。每次提起蒸年糕,婆婆总是意味深长地给我们讲述不知说了多少遍的故事:她结婚时,家里十几口人,妯娌几个轮班做饭,若是来了客人或是春节期间,大家便会一起忙活。比如蒸年糕,不但她们妯娌几个都参与,奶婆婆(她们的婆婆)也要亲自上阵。奶婆婆一动手,几个儿媳自然是满心欢喜。蒸年糕是老人家的拿手绝活儿,谁不想在她这里学几手啊?妯娌几个前呼后拥地为奶婆婆打下手。你想想,当时的厨房能有多大?娘几个已经把空间占得差不多了,还有六七个孩子穿梭在大人之间。这时,便会有人嫌孩子们吵闹,拿着烧火棍,横眉立目地恐吓孩子们,孩子们便四处躲闪、嬉笑着跑出厨房。
屋子里清静下来,娘几个说说笑笑地蒸起了年糕。那时农村用的是大铁锅、木头锅盖,专门有人负责烧火。蒸年糕的帘子是用秸秆制成的,这种帘子蒸年糕最适合了,因为秸秆间有缝隙,上汽快,节省时间,也会让年糕熟得很均匀。要说蒸年糕,可真是一项技术活儿。儿媳们往锅里添水,放上帘子,在帘子上铺一层早已煮好的红芸豆,这时,需要奶婆婆登场了。只见奶婆婆把兑好的黄米面倒入盆中(黄米面太黏,需要兑少量的玉米面),加温水搅拌,将干粉搅拌湿润,但不能过湿,太湿了,容易导致年糕软塌无形。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奶婆婆在红芸豆上面撒一层搅拌好的黄米面。随着锅里水温的升高,热气很快透过帘子“蹿”上来,看着哪里的面粉变了颜色,就可以在哪里撒上面粉,就这样,一层层地长高、加厚。
奶婆婆一边做着,一边在关键时刻给儿媳们讲解,儿媳们知道,这是老人家传授经验呢,当然会细心听讲了。娘几个说话的工夫,帘子上的年糕蒸得满满当当了,奶婆婆把最后一点儿面粉撒尽,又撒上一层红芸豆,盖上锅盖,只等年糕蒸熟。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掀开锅盖,大黄米的香味扑鼻而来。在红芸豆下面,黄灿灿的年糕泛着米油的光泽,是那么诱人。门外早已等不及的孩子们蜂拥而至,其实,他们早就用眼睛瞄好了。孩子们齐刷刷地围在锅台边,这时,婶子、大娘便会从碗橱里拿出碗筷,一人一套,奶婆婆也会拿起那把切刀,一片片地把年糕装入孩子们的碗中,又有人给撒入白糖,孩子们就开始喜滋滋地享用美味了。其他人也会一人吃一片,尝尝鲜。奶婆婆总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媳们吃,直到大家都说“真好吃,妈的手艺真好”,她才高兴地去吃手里的年糕。剩余的年糕要切割成方块,冷却后装起来,吃的时候热透即可。
又到蒸年糕的时候了。我想,今年的年糕,我会亲自去做,让我的婆婆享享清福,也让城里的亲戚朋友们尝尝我的手艺。
一想到蒸年糕时的快乐场景,喜庆祥和的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因为年糕里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弥漫着团圆的味道,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战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