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腊八过了就是年”,于是,多少关于年的话题、年味的往事涌上心头,那些原本模糊的且十分遥远的故事忽然变得清晰起来。
中国人最沉浸于享受亲情温馨时刻的,莫过于春节,因为它是中国人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了。每临近春节,人们总要把手里的活放下来,全力以赴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置年货,做新衣。除夕夜,全家人欢天喜地围在一起吃饺子,吃年夜饭。相互拜年,恭贺新春。中国传统的风俗习惯就这样一直延续了几千年,浓浓的年味根深蒂固于中国人的血脉中。
我们这些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孩子,就特别喜欢过春节。因为春节有新衣服穿,有鞭炮放,串亲访友,好不热闹。当然,更高兴的是有田艾饼、炸煎堆、炸烤仔等一类的解馋美食吃,父母还会给每个孩子几毛钱的零花钱花。在那个物质特别匮乏的年代,能美美吃上一顿美食,是很奢侈的事。所以,每到年末,我们就天天掰着手指,苦苦期盼着春节的到来。
除夕晚,天还没黑,我们小孩子就早早守在家中的炉灶旁,帮着爸妈蒸田艾饼,炸煎堆,炸烤仔。我的最爱美食是炸煎堆。煎堆是用糯米和绿豆粉加糖揉成的面团,馅里面有花生、芝麻等。然后放在油锅里炸。只见煎堆在油锅里被炸得翻来覆去,等到颜色变成金黄金黄的,散发出浓浓的喷香诱惑着味蕾。捞上来,还滚烫着,就放在嘴边狠狠咬上一口,外脆内软,香甜可口的。那香味,难以形容。就是几天后,那香味依然留在嘴边。
大年初一,我们每个小孩,都穿着新衣服,吃完早餐,就聚在一起玩。但最爱的还是放爆竹。我们跑到志满圩上的一户叫海伯的人家中,用过年的零花钱买爆竹来燃放。这些爆竹都是一小盒一小盒的,爆竹也很小,只有两三根火柴那么大,但很响。有时零钱不够的就买散装的爆竹来放。我们用手在火柴盒边划着爆竹引子,等引子燃着火花,才不紧不慢地随手扔到空中、地上炸开。那爆竹声,伴随着我们的欢叫声一直飘荡在空中。整个空中,弥漫着孩子的欢闹声。
过年期间,有时我们也玩泥炉烤炭。我们小时候居住的周围,时常有人家运来一些河沙准备盖房子。我们就偷偷跑到人家门口的沙堆上,从河沙中挖出一小块一小块的河泥,把泥块像和面一样,揉弄使其粘成一大块,然后把它挖成像火炉一样,把木炭放进去,就可以烤火取暖了。那年月,由于经济条件差,每家的生活都不富裕,我们这些孩子都不可能有太多的衣服穿。过年的时候,虽然有新衣服穿,也欢蹦乱跳个不断,但还是感觉天气特别的冷,经常冷得发抖。用河泥做火炉,即可以玩又可以取暖,所以很多孩子都玩过,也包括很多女孩子。晚上睡觉时,火炉就放在床前,感觉特别的暖和,就这样美美地进入梦乡中。
往事只能回味。现在,每年依然要过春节,过年的渴望已不像从前那么强烈了。但时常还是怀念孩时过年的乐趣,和空气中弥漫的那种浓浓的年味(爆竹声没了,一大帮孩子的欢闹声再也听不到了,品尝父母做美食的情景越来越遥远了)。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几天当中,还梦里梦到几回小时候和爸妈一起炸煎堆、烤仔,蒸田艾饼,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饭的情景,眼睛不由湿润起来。我倏然感到,原来,年味就是家的回忆;年味就是能和父母在一起吃团圆饭;年味浓缩着一家人幸福甜美的欢声笑语。
陈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