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大街小巷灯笼高挂,中国结飘荡,马路两旁的路灯杆上挂起了大红宫灯,杨树上缀满了小灯球,松枝上挂满了小碎灯。在白雪和夜幕的映衬下,万千的彩灯绚烂夺目,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欣赏人间的盛大节日。城里乡下,时不时锣鼓喧天响,唢呐燃情鸣,一波又一波的扭秧歌队伍,这波穿着大红花棉袄,那波穿着大绿秧歌服,在广场、在小区,扭出新风尚,展示幸福自豪感,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将年的味道渲染得无比浓烈。
声飘云外,韵起民间。秧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明清之际达到鼎盛,它结合音乐和舞蹈元素,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传,逐渐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种民间群众文化活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更是少不了舞秧歌表演。
过去,只有过年才扭大秧歌,并且是有组织的,有时还开展大秧歌比赛。今天的扭秧歌是老百姓一种普遍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幸福生活和快乐心情的一种表达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大秧歌有所变化。东北大秧歌以黑土地的火爆、热烈、欢快、俏皮、风趣和优美抒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表演形式,蕴含着关东人民的审美标准和艺术情趣。东北地区的民间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一进腊月,以各村屯、街道为单元,扭秧歌活动便开始筹备起来。扭大秧歌的人,几十人或上百人,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元宵节前后正是东北秧歌大显身手之时,各路秧歌队走乡串户,拜年贺喜。秧歌队伍相逢时,鼓乐齐鸣以礼相拜,接着就是各显高低的竞技性表演。观者为之欢呼,为之鼓掌,表演者忘我投入,情趣万千。
我们村的大秧歌队伍格外显眼,姑娘们头戴花环,肩挑花篮,姹紫嫣红,朵朵花儿绽芬芳;小伙们脚踩高跷,手扯腰间系的红绸绿缎扭动腰肢;大头人憨态可掬,逗得人们捧腹大笑;宫灯熠熠生辉,象征日子红红火火;跑旱船的,划出幸福的浪花;雄狮威风凛凛,上腾下跃戏彩球;新媳妇骑毛驴,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欢欢喜喜回娘家;“红童绿女”怀抱鲤鱼,寓意年年有余……锣鼓喧天响,唢呐声声脆,秧歌惹人醉,又是一个欢乐幸福年。
我参军离开家乡的那天,天上飘满璀璨晶莹的雪花,大秧歌送我光荣入伍,敲锣打鼓,扭扭唱唱,欢送到镇上十里长街。
今天的大秧歌,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大秧歌,融进了广场舞和现代舞元素,步伐更轻盈,动作更优美,舞姿更浪漫,被赋予了时代气息,具有新气象,既可以穿上鲜艳的秧歌服,扎着彩绸扭起来,也可以穿上一身运动服,拿起一把扇子,音乐响起,随时随地扭起来。
东北大秧歌坚持扎根于民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审美特点,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瑰宝,闪耀着独有的光芒。
王耀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