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万家团圆的时刻,总是少不了吃的。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想买什么食物都有,特别是零食,品种繁多,口味百变。可是,我们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过年,总还是想着亲手做些儿时的零食。也有人说,并不是自己做的特别好吃,是人的年纪大了,就喜欢怀旧。就像有人说的,每个人的味蕾里,都住着一个故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在农村的我们,家里生活并不富裕,一年四季清汤寡水,最盼望的就是过年啦。过年,仪式感总是要有的,家里再穷,父母也会筹钱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买鞭炮,宰鸡杀鸭。
糖饼是没有钱买的,但农村人自有办法。家里有米有糖有花生有甘蔗,腊月二十后,家家户户就开始打米饼,做花生糖。过年时,哪个孩子不是口袋里揣几个米饼或一把花生糖四处玩,饿了馋了,就掏出来吃。
我们最爱吃花生糖。炒得香脆的花生和糖油混杂在一起,又香又甜,吃了满嘴留香。
做花生糖并不复杂。先把花生剥了壳,放在锅里炒得微黄脆香,再把花生均匀地摊在簸箕里,用竹筒滚压,花生皮就褪了出来。再用簸箕把皮筛出。花生经竹筒碾压,自然也散成了两瓣。
熬糖浆是个技术活,更是做花生糖成败的关键。
熬糖浆颇有讲究,将糖和水放入锅中,用中小火加热,当糖全部融于水后,再用小火慢慢熬,使水气蒸发。在这过程中,人不能离锅,时不时要用勺子搅动,防止烧糊。待糖水变为微黄,并伴有轻微的焦糖香气时,表示糖浆已熬制得差不多了。此时,用筷子挑起糖浆放入冷水中,如能迅速变硬并不粘牙,并拉出糖丝时,就要出锅了。
把糖浆和花生混合的过程主打一个“快”。趁着糖浆还是热的,迅速把簸箕里的花生倒入锅里,和糖浆一起搅拌均匀,再倒在簸箕上,用竹筒滚压碾实。若是动作慢了,糖浆冷却,结成硬块,就无法融入花生了。压实了的花生糖,用刀切成小块状,花生糖就做好了。
刚做好尚有余温的花生糖最好吃,甜香酥脆,余味袅袅,十米之外都能闻到香味。
如今我们做花生糖,还是喜欢买带壳的花生。一大家子人团坐在一起,边剥花生边聊家长里短,一年的焦躁和烦恼,在与亲人的倾诉中得以缓解,获得新的力量。
以前都是舅舅熬糖浆,如今是二哥传承了接力棒。待糖浆熬好,大家把炒好的花生迅速倒进锅内并不断地搅拌,等搅拌均匀后倒出平摊在干净的簸箕里,压实后再切成小块。这个过程,众人的笑声总是不绝于耳,这是金钱都买不到的快乐。
春节,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亲人们围坐在一起做的花生糖,我想,它不仅仅是花生糖,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亲情,也叫温暖。
覃寿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