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朝苏味道这首《正月十五夜》为我们描绘出元宵节的热闹和欢乐。城市里到处挂着圆润玲珑的灯笼,各个公园更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场景。元宵节的灿烂和辉煌让人欢喜,而我对元宵则更多了一些情愫。
我爱元宵,不仅爱它的圆润饱满、甘甜如蜜,更难忘元宵里蕴含着我和母亲、妹妹共度艰难的深刻情意。面对夜空上那轮越来越圆的明月,我想起了高中毕业那年和妹妹一起卖元宵的情景。
父亲去世得早,坚强的母亲独自抚养我们长大。慢慢地,我们长大后,一个亲戚对我们说,总得做点什么减轻你们妈妈的负担,不如就卖元宵吧。我们齐声赞同。在亲戚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们学会了买糯米粉、做馅、团元宵。
做元宵是个挺复杂的工作。光做馅就有好几道工序,分别把核桃、花生仁、瓜子仁炒熟晾凉、压碎,芝麻炒熟,加上白糖拌匀后把馅料放置在一个长方形的铁架子里压实,用棒槌敲。馅料敲得越紧实越好,敲实后再切成小小的长方形,小馅团就待命备用了。
团元宵时,先将馅团过下凉水,放入铺好糯米粉的笸箩里滚动。滚几圈后,把半成品捡出,在凉水中蘸一下再放回糯米粉中滚动。这样大约四五次,当糯米粉把馅团全部包裹好,圆滚滚白生生的元宵就做好了,看起来极为诱人。
看着简单,殊不知打馅料和团元宵都是力气活,几遍做下来,我就累得掂不动笸箩了,妹妹就接手继续掂。
团好的元宵被放置在一个大的椭圆形的柳条笸箩里,被我们推到街上叫卖。此时,我们才知做小生意的不容易,在家里做元宵只是费点力气,而上街摆摊却得放下自己的面子。纠结了半天,我们终于喊出了第一声:“卖元宵嘞,好吃的元宵。”
收摊回家后,看着我们卖元宵挣得的钱,母亲真是喜在脸上,甜在心里,充溢在我们心里的则是骄傲。就这样,我们一家同心协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如今,每年的元宵节,我依然喜欢买街巷上小贩们自己团的元宵,大概也是那时亲自团元宵的情结所在。每当煮元宵时,当年一家人忙忙碌碌、欢欢喜喜一起团元宵的场景就浮在我的眼前,随着白色的雾气荡漾浮游,把我的思绪再往光阴深处拽一拽,于是,我心里那份喜悦又重了几分——这软糯香甜的元宵哟,承载着我多少情怀和思恋啊,它也象征着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和美,越来越甜蜜。
廉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