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唐代诗人常建三月游访李九庄,出发时潇潇雨歇,柳林东渡头,满眼含翠,故人家旁有一片桃林,淙淙溪流,雅致的景色是诗人心中的向往。这里也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此时,我仿佛看见了故园的桃林,它装点着我贫瘠的童年时光,甘如蜜饯,桃花翩跹,藏在心底的记忆像断线的风筝,飘向绵延青山,绿芜尽处。
我的家乡在涪江东岸,逆河流而行,江畔不远处,一座古朴的四合院尽显岁月的沧桑。褪色的红砖绿檐似包裹着曾经的欢颜,只有后院的桃花林依旧枕着春风,笑迎来来往往的故人,人面桃花,相映成趣,粉红遍野,翻卷的叶片轻柔地伴着小沟渠,和着孩童脆声声的吆喝,氤氲缭绕着桃林。
小时候,奶奶倚靠着老屋后门,银丝鬓霜,发间黑色小夹若隐若现,她白而润泽的脸庞,笑靥如花:“芳芳,回家吃饭啰。”我坐在溪流边置身桃花林,手里搓捻着粉嫩的桃瓣,望着蜿蜒曲折的大路,“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此刻的我向往盎然诗意的白墙琉瓦,乡村小学孩子烂漫的童音是绕在心底的一首不老儿歌。奶奶的呼唤催醒了桃林的蜂蝶鸟儿,我站立起来,踏在溪流岸边,猛然那句“桃花潭水”“忽闻踏歌”撞入心海,“芳芳”余音袅袅,留恋在桃林的绿洲红叶间。
芳芳是我的小名,取自“芳草碧连天”,故土没有山外拂柳,更未闻笛声,儒者父亲却别出心裁:“芳草萋萋,桃之夭夭,后院林地,儿女乐土,芳华待灼,一生相随。”后来读了书才知道,父亲简短的话语满是期待,出自《庄子·秋水》里的“弦歌不缀,芳华待灼”,希望动听的旋律伴着最美的流年。成年后父亲几次三番劝勉我远行求学,“砥砺躬耕,践行致远”又是厚重的叮咛。如今奶奶与父亲魂归桃林,夕阳暮至,粉红桃色,故园的桃林,一生的念想。
桃花一簇,深红浅碧,影落清波,逐水篱斜,三月故园点燃了李杏酣梦。袅娜娉婷的春日,铺洒在心房,我忍不住驱车而往,踏入桃林,潺潺流水,载着荏苒的光阴,零落花香,把远去的记忆收纳藏在手机里,与图配文圈入未来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
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