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记忆里,每当临近正月十五,母亲就会筹备着制作豆面灯。豆面灯是用磨好的黄豆面掺杂一些小麦面粉兑水制作而成,和面时需加入一些花生油,借以增强面团的筋道和韧性,面团经反复搓揉至软硬合适了,接下来便是随心所欲地制作五花八门的豆面灯环节。
和好的面需要醒一下才更加光滑,母亲会细心地将梳子、剪刀之类的工具清洗干净,再将揉得滋润的面团搓成粗细匀称的条状,灵巧的手摆弄着面团,捏制成十二生肖或刺猬、小鸟以及香炉等不同造型,然后剪剪捏捏忙个不停,形形色色的面灯随之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小动物造型的面团,可直接在背部顶端开槽挖空,打磨出一个圆滑的灯肚子,或者蘸着花生油,单独捏制一个灯碗,再用牙签固定在动物身上,也可以将灯碗置于小动物身侧或怀抱之中,然后用一根火柴棒缠满棉花,插在灯碗里当灯芯。各种动物要达到形象逼真,就得借助工具美美地装饰一下。用红豆、黑豆、花椒当动物眼睛,活灵活现,剪成段的红枣当舌头,变得滑稽可爱,浑身上下再经梳子和剪刀的修饰,就呈现栩栩如生的毛发和羽毛,这些经过精细加工的灯碗惟妙惟肖,小孩子捧在手里,爱不释手。
制作好的面灯需要在大铁锅里蒸熟后,置于阴凉处储存。等到元宵节那天,我和妹妹早早地将属于自己生肖的灯碗捧在手里,央求着母亲赶快加油点亮。母亲看看天色差不多了,拎起油瓶,沿着灯芯处缓缓倒入适量花生油,油泡在灯碗里滋润一阵子,划亮火柴,点燃灯芯,灯碗里立刻透出金黄色的迷人光晕,如同闪烁的“金灯”般眨着眼睛。
母亲则依次点亮那些形态各异的豆面灯。夜幕暗下来了,争相闪烁的豆面灯将屋里屋外映照得灯火通明,形态各异的灯盏汇聚着吉祥如意的斑斓色彩,屋子和院子里顿时多了几分祥和与安宁。我和妹妹兴高采烈地捧着生肖灯,嬉笑着跑到大街上炫耀,还不时地返回来向母亲汇报各个灯碗的燃烧情况。母亲美滋滋地搭着腔,脸上绽放的笑容如闪耀的烟花般绚烂。
元宵节过后,那些豆面灯在履行完祈福祝愿的职责后,母亲会把它们妥善地储存起来,留到二月初二龙抬头那天做成花样美食:把豆面灯切成细条,放在锅里蒸煮,或者切成薄片,放入葱姜蒜煸香炒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团圆吉祥的面灯了。那些浸过油的灯碗经过烟火微醺,散发出一股豆面特有的清香,糅合着花生油的馥郁,诱惑着味蕾,在入喉的一瞬间香浓四溢。不过,我还是喜欢豆面灯那种原生态的味道,取一个豆面灯加热或放在炉火上烘烤,面灯嚼起来十分筋道,糯香甜软。
豆面灯,刻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它散发的光亮,照亮了我童年成长的路。豆面灯陪伴的元宵节之夜,散发着温馨浪漫,流淌着欢声笑语,忆起时,绵延悠长,回味无穷。
范宝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