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春节,是离开家乡二十五载后回家过的第二个新年。得益于老家盖起了新房,有父母的牵挂,有熟悉的伙伴,让我着实重温了一次乡村的年味。
乡村一直保留“打扬尘”的习俗,寓意扫除陈旧、“霉气”之意。虽说回家的时间很仓促,但全家老少齐上阵,颇有一番“大扫除”的气势。我用竹竿绑起一把扫帚,将屋顶屋角的扬尘一点点扫下,连杂物间和鸡舍都不落下。大家各负其责,冲的冲,拖的拖,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重点是厨房和卫生间,各种洗洁剂轮番洗刷。劳累一天,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子,觉得很值。
乡村的年,离不开熊熊的火塘,这是取暖的地方,也是新年红红火火的美好寄托。农村讲究“除夕的火,元宵的灯”。大年三十这天,一家人要团圆守岁。搬出一个大火盆,将干柴点燃,慢慢添加木炭,火不能熄,越旺越好,一家人围坐一团,看春晚聊家常。连续几天,我当起“火头军”,给老婆当帮手,负责给土灶烧火。农村的土灶烧火颇有技巧,蒸饭、炒菜和煲汤,火候都不同,还好我从小积累了经验,能从容应对。最有挑战的是锅巴饭,先是大火猛烧,后面细火慢添,做出来的锅巴刚刚好,倒入米汤搅拌后,吃在嘴里又香又脆。
乡村的年,重头戏是大年初一的团拜。这一天,大家早早起床梳洗,换上新衣服,一家人互相拜年。大约8点钟开始,约上几个儿时玩伴,一起去村里每家每户拜年。不用带礼品,不分贫穷富贵,每到一家,送上新年的祝福。如是同龄人道一声“新年快乐”。看到长辈,则虔诚鞠躬,说一句“幸福安康”。各家各户都会准备最好的香烟和点心,分发给前来拜年的乡亲。村子比较大,从村头到村尾跑一趟差不多要一个小时,团拜的队伍越来越大,有时会遇到另一拨拜年的,把主家挤得水泄不通。不知不觉到了上午10点,带上几口袋的香烟和零食,高高兴兴满载而归。
乡村的年,放鞭炮是最有年味的。农村还未禁鞭,可以肆无忌惮地放鞭炮烟花。各家都备足烟花爆竹,从大年三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尤其是前几天,鞭炮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小孩子最喜欢放烟花,家里小孩多,特意买了很多各式各样的烟花。到了晚上,找一处开阔地,依次排开,每人手持一根香,放一个烟花欢呼一阵。摔炮、冲天雷、仙女棒、旋转陀螺、子母弹等轮番表演,半空中一道道五彩烟花,点亮了乡村的夜。燃放完的烟花爆竹不能随意焚烧,堆成一堆,待年后再处理,老人管这叫“留住财喜”。
乡村过年回味无穷,与久别重逢的儿时玩伴相聚一堂,有说不完的话。还有贴春联、做印子粑、蒸糯米圆、玩龙灯等各种活动,让我们这些久居闹市的人找到了儿时的回忆,冲淡了满腹的乡愁,留下乡村过年的美好记忆。
作者:柯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