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我回乡插队了五年。退休后,我回家乡把祖屋修缮好了,时常回老家住住。
村道早几年由政府投资修建,全是水泥路,平整洁净,山村的交通得到了充分改善。于是,我在小车后备厢里塞了一辆自行车,既方便出行,又有利于锻炼身体。
村道建成时,从村里到乡街立有三个路碑,共2.5公里。
骑车从村前的鼓楼出发,要转过五道弯,经过四座小桥和两个交叉路口,才能到达乡街。出行全是下坡,但坡势平缓,骑上车后,几乎不用踩踏板,省力省时,大约只需10分钟便可到达目的地。
回程则相反,一出街圩,就开始蹬脚踏,但也因坡势平缓,骑行不很费力,真正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多次往返后,我很快发现,像我这样骑车出行的,在乡村很少见。路上来来往往的,要么是小车,要么是农用车,最多的还是摩托车。
认识我的乡亲,跟我会车时或轻按一声喇叭,或向我会心一笑,有的甚至会停下车来,跟我打一声招呼:“阿叔赶圩去啊。”我也会一边骑着,一边回答:“是的,是的,今天是街上的圩日,跟你们一样,去凑凑热闹。”
也有不少步行去赶圩的,多数是那些上了些年纪的人,若在回村的路上遇到我,有的便会笑着对我说:放着小车不开,骑自行车这么费力气,自讨苦吃呀。村小退休的黄老师对他们说:“你们不懂,骑自行车出行,城里人叫绿色出行,强身健体。”
黄老师的话,不无道理。随着时代发展,全民已奔小康,乡村的路变好了,乡村变美了。村民的出行工具变成了摩托车、小车。我在平整的水泥路上骑行,一路欣赏美景,呼吸新鲜空气,惬意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