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春联、贴春联,是我们中国人过年特别的仪式感,也是我对过年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
从我记事起,每年过年,平时出车很忙的父亲,都会在大年三十早点收工回家,动手裁红纸写春联,叫我和哥哥在两旁当书童,帮他牵红纸。父亲年少时上过私塾,毛笔字练过童子功,一手毛笔字写得刚劲有力。父亲大多喜欢写端端正正的楷书,要是喝了点小酒,一高兴就会提笔写行书,写得龙飞凤舞。父亲写好春联,我和哥哥一起抬到院外,找几块细石头或碎瓦片把写好的对联铺展压平,生怕流墨,更怕风吹。在等待墨汁晾干的时间里,母亲用家中的细米粉在火炉上煮浆糊。父亲搬来梯子,我和哥哥就刷浆糊、递对联,不一会儿春联就张贴在门楣和门框上,简陋的小院落顿时显现出了过年喜庆的样子。
有时,父亲还会高兴地手把手教我和哥哥写春联,写福字。每年大门口的大红春联,写的都是吉祥语。福字总是要倒着贴,福倒,福到。
在父亲影响下,哥哥和我跟着学写春联。父亲突然去世后,哥哥就接班写起了春联。哥哥外出谋生后,我就接班,接着写春联。原来,文化和家风就是在潜移默化中一代代人慢慢传承下来的。
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平生也有一次上街写春联的经历,终生难忘。那年,我中专快毕业了,实习完,等待毕业分配。我就毛遂自荐,去村小学当了一名代课老师,每月有150元工资,开始养活自己了。我练了几年毛笔字,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想自强自立去赚点小钱,也能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那天一大早,我就带着事先准备好的红纸和笔墨,去附近的小集市上摆地摊写春联。已近年关,平时非常热闹的小集市,那天人却不是很多。我没有带桌子,就大胆地找集市上卖早点的好心老板借了一张小桌子,就开始营业了。小集市上买年货的人见今天突然来了一个小女娃在那写春联,都很好奇地围观了过来。这是我第一次当街写春联,说不怕是假的,还真的有点儿怯场,心里扑通扑通乱跳,手也跟着抖了起来。我没有父亲那样的古文楹联功底,自己不会作春联,只能照着家里的一本对联书写春联。我慢慢地写了几副楷书、隶书的春联,整整齐齐地摆在地面上,但看的人多买的人少。看的人说“啊呀,一个女娃子,还能写出这手好字,真是不简单啊”,却不掏钱买。我摆了一上午的摊,只卖出一副春联,记得是一个年轻人花了4元钱买去的。最后,我送了早点老板一副春联表示感谢,就草草落寞收场了。
平生第一次当街写春联,就开张不利。后来,在外打工的母亲回家,得知了我的壮举后,很是惊喜我的胆量,不断宽慰我说,那天是立春的前一天,是农村人说的四绝日,一般人都不出门办事的,不是你的字不好,是那天日子不好,诸事不宜,那天街上买年货的人都比平时少很多。
曾经,我还帮外婆家写过春联,被外婆村里人夸是女才子。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才知天高地厚,有了自知之明。我知道自己的书法功底还远远不够,毛笔字写得不大气,显得太稚嫩,就不敢轻易出手帮人写春联了。
成家后,每年过年我都动手写小家的春联,还会顺带着帮婆婆家也写一副春联。过年写春联,其实不论毛笔字的好坏,要的是过年那种美好的期盼心情。虽然我的毛笔字写得不怎么样。有了孩子后,我也学父亲当年那样,带着孩子一起写春联,写福字,让浓浓的年味常驻孩子记忆中,让家风一代代传承,永远温暖孩子的心田。
写、贴春联,不仅是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更是一种书法艺术、诗词文化的传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年集市上出现各种印刷精美的春联,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各大银行也推出了存款送春联活动。现在过年,很少有人自己动手写春联了。在城市,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过年春联干脆都不贴了,美其名曰闷声发大财。但少了许多年味。
作者:周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