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的雨雪,遮盖了深冬的脚步,春节,真的临近了。
一根火柴,在冰冷的空气中,划过一丝光亮,点燃了一天的生活。透过窗户,望着那些逝去的日子,我仿佛见到了农村老家,想起了土灶里的那片火光……
农村老家,家家的厨房里,都有一座土灶,专门用来烧水做饭。那燃烧的灶火,燃起人类的文明,弥漫着家的温馨。
一般,土灶是用土坯砖和田泥垒成的。“连二式”灶台开有两个灶门,上面能放两口铁锅,一大一小,大锅煮饭,小锅炒菜。两个锅的中间安放一个小铁罐,装上水,铁罐两边受热,饭菜煮熟了,罐里的水也热了,可作刷洗之用。灶门前,还留出一个长方形的灰塘,灶内的火灰多了,捞出来,囤在灰塘里,日后当作农家肥,撒到庄稼地里。
小小的灶台,像是母亲的人生舞台。母亲用她那布满老茧的双手,弹奏出锅碗瓢盆、柴米油盐的乐曲。从艰难中熬煮出营养;在节俭里炖蒸出全家人一日三餐的幸福时光。
小时候,看到母亲在灶房做饭,有时我也会去那里,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往灶内添些干柴,往灶灰塘里浇些冷水,防止火灰复燃。说真的,我去灶房还有其他目的,那就是灶房暖和,可以烤火取暖,还可趁机偷偷嘴,解解馋。
那时的农村,虽物资匮乏,但来自菜畦和田野的新鲜菜品,应有尽有。经过土灶与火的催化,变成色香俱佳、美味可口之物。平时,母亲总是顺手将这些食材洗净,然后煎炒、蒸煮,各种技法在土灶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变着花样来满足家人的胃口。土灶火烧出的饭菜里,藏着原野的清香,散发出天然风味,令人垂涎。
那时,家里人口多,家务活也多。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成天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奔波。还有哥嫂们,与父亲一起,每天起早贪黑,忙着生产队的农活,拿工分,养家糊口。家务活几乎全都落到了母亲一人头上。春天,母亲会去田野里采摘些苦菜、青蒿,拿回家洗净后,与腊肉丁一起,倒进小灶锅炒至半成熟,再与米面粉搅在一起,捏成一个个圆形的蒿子粑,然后上锅蒸熟。腊肉、米面、野菜的香味混合在一起,从灶头飘向屋外,一直飘到全家人的心头。夏天,母亲时常在灶锅里熬上一锅绿豆汤,再用麦面摊上几张油饼,到了晚上,便成了一家人难以拒绝的美食。
到了冬天,田地里的谷物、红苕、花生等农作物都收上来了,母亲更有了用武之地。早上,将大小不一的红苕洗净后,倒进灶锅里,蒸煮出一大锅全家人的早餐。晚上,搅一大锅玉米粉加青菜的玉米糊,虽是简餐,但能吃得很饱,很暖和。有时,母亲还用糯米磨成粉,再兑些水搅匀,搓成一个个小圆团,放进油锅,炸成金黄色的糯米圆子,调节一下大家的口味。那种一日三餐的日子,虽上不了档次,但过得甜蜜,舒坦。
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次放学回家,去厨房边等着享用母亲烧的饭菜,边尝试往灶膛加柴烧火。不料,原本火燎的灶火,却被我折腾得奄奄一息。母亲发现铁锅上面的气泡明显少了,便知道灶膛里已没了火苗。于是,她招呼我靠边站着,然后用些松针、枯树叶、刨木花将火引着,旋即,灶膛里的火苗又升腾了起来。
在灶房里,听母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火要空心,人要实心”。也许,这是每一个妈妈教孩子烧火时都会讲的一句话,但从我的母亲嘴里说出的,竟成了金玉良言,深植于我的心中,激励着我的人生。
进入腊月,整个村庄比平常要热闹多了。大人小孩都盼着新年的到来,忙着打年货、杀年猪、做年粑等一些程式化的“忙年”活。从腊月初八吃过腊八粥开始,各家的灶台几乎没空着,灶火也越来越旺。
到了腊月二十,村里都开始准备各种过年的炒货了,有蚕豆、豌豆、花生、玉米粒、玉米皮、荞麦皮、苕面壳等,纯粹的五谷杂粮。我们家每年过年的炒货,都要在母亲的手中完成,准备的品种和数量都很多,要在土灶火里炒上大半天。这些过年的“零食”,主要用来招待来客、亲戚朋友食用。
过了小年,大年进入了倒计时,土灶更是忙乎。打豆腐、蒸年糕、炸麻花、炸豆果,还有鱼丸子、肉丸子、藕夹、鸡蛋卷、翻身果等,源源不断的美味佳肴,都将在土灶里起锅。有时,怕母亲一人忙不过来,父亲,还有大哥大嫂,都会去灶旁“听差”。
二十五,打豆腐。头天,母亲将晒干的黄豆发水浸泡,第二天一大早,大哥大嫂便将泡好的黄豆,拿去石磨里磨成浆。然后,装上纱布袋,加水反复揉按,直到把袋内浆水完全挤出。接着,就是将豆浆水倒入大铁锅中,煮沸后,再舀到大水桶里,用石膏水点浆,裹包装入豆腐框压放,直至成块状豆腐。母亲是打豆腐点浆的高手,平时,村里就有人找她拜师学艺,逢年过节,更是忙个不停。
大年三十,是一家人最隆重最热闹的一天,更是一年中,土灶最忙灶火最燎的一天。从早上开始,一家人就忙着年饭用的各种菜品。洗、切、蒸、煮、炒、炸、烩,一样也不能省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母亲早作了精心准备,将一桌丰盛的年饭摆上餐桌,全家人吃着年饭团团圆圆过大年。
柴火灶里,写满了母亲的故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每一个日子;在粗茶淡饭中,给儿女们刻下了勤劳、质朴的风骨。我每次回农村,母亲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去给你做点吃的吧。”说得我双眸湿润,一股暖流,涌遍了全身。总感觉,母亲仿佛就是一团灶火,喂养了我长大,照亮了我人生的旅途……
如今,那经久流传、代代赓续、蕴含乡土气息的灶火,渐行渐远了,但土灶台、柴火饭,却成了我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作者:赵邦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