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日,收到故乡文友发来一副对联,请求解释具体意思。联云:
视听自民凭依在德;
鉴观有赫彰瘅无私。
这是一副古人的对联。钟剑文先生2021年9月11日在“阳江市政府网”曾发表文章《江城访古》,文中提到过该联,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据载,阳江历史上共有七所书院,其中最早的书院就是鼍峰书院。鼍峰书院建于明万历年间,院址就在漠阳江畔的鼍山西麓,几年后鼍峰书院改名为尊经阁,书院被废。一座历史沧桑的书院就这样永远地钩沉于人们的记忆中了。其次就是濂溪书院,濂溪书院建于清康熙年间,位于近贤里附近,坐北向南,是一座平衡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的平房,平面呈长方形。书院几经荒废又几经修建,于民国初年改为濂溪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又改为江城第八小学。此外还有南恩书院,建于清同治年间,也是一座平衡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该书院于光绪年间改为学校,后废。除了书院,古阳江教育文化机构还有试院、学宫等,成为阳江深厚文化底蕴的见证。
岁月的足音匆匆走过,留下了一片狼藉。到今天,鼍峰书院、南恩书院、试院早已荒废了,湮没于漫漫的岁月长河里,没有留下一鳞半爪供后人凭吊,不禁叫人扼腕顿足。濂溪书院的旧址上建起了江城第八小学,书院的建筑被拆除一空,现代宏伟的建筑把书院的痕迹层层掩盖着。在一个冬日的早上,我敲开了紧闭的大门,在学校的角落里找到了濂溪书院门口由姜自驺撰写的一副对联石板,上面阴刻着“视听自民凭依在德,鉴观有赫彰瘅无私”,字迹依稀难辨,布满尘埃。也许假以时日,这副对联石板也会被毁坏或丢弃,我们就连仅有的一点记忆也会丢失了。”
该文明确记载,这副对联是古人姜自驺为阳江当年的濂溪书院撰写的。
姜自驺(公元1850年~1908年),阳江文化界历史名人,字季良,号云史,清代进士,授编修。
书院之所以定名“濂溪书院”,是因为书院是为纪念北宋著名思想家、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而建的。
周敦颐(公元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一说生于广西贺州)。周敦颐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辞官归隐定居在江西庐山莲花峰下,他将门前的小溪命名为 “濂溪”,堂名之为“濂溪书堂”,故世人称周敦颐为“濂溪先生”。
“濂溪书院”非阳江独有,全国不少地方在历史上都曾设有“濂溪书院”,如湖南汝城、湖南郴州、广州越秀、广州从化、广东梅州、江西赣州、广西贺州……不胜枚举。
而阳江“濂溪书院”的设立,自有来头。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53岁的周敦颐任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按部春州、恩州。《阳江县志》记载:周敦颐“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行部岭西春、恩之间,狱多平反。”周敦颐为官清廉,口碑很好,调离阳江后,“恩人(阳江人)感之,立祠以祀”。祠堂被称作濂溪祠,供奉周敦颐塑像。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阳江士绅集资买下濂溪祠以及旁边城隍庙的土地,改建为濂溪书院。据网上资料记载:濂溪书院占地面积约1056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中轴主体建筑四进深,内分前堂,中厅、主殿、后院、两开天井,两旁耳室。其内涵构筑,含墙壁柱,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风火墙,硬山顶,前低后高。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九月,清政府废除科举,以濂溪书院为校址,创办师范传习所,培养学堂急需的师资。民国初年,该传习所改为濂溪小学。抗日战争期间,中共阳江特别支部曾设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濂溪小学改名为江城镇第八小学、阳江师范附小等。一直使用到2011年8月。2015年1月后,该址成为阳江市江城区文化馆、图书馆地址。
一座书院一条街。阳江是一个古老又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城市,老一辈的阳江人,经常说阳江城区原有“九街十二巷”。其中有一条街叫“书院街”,之所以有此命名,因为街的前端是繁华的南恩路,街道的尽头是曾经的濂溪书院。
上述阳江“濂溪书院”的对联石刻,除了它是难得的历史文物、前人书法遗迹之外,对联的内容也很有珍藏价值,对联表达的主题很值得后人深思和继承。
周敦颐在流芳百世的《爱莲说》中云:“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成了 “君子”的象征。中国的君子文化是倡导人在社会共同相处时,要弘扬高尚道德的品格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姜自驺在为阳江濂溪书院撰写的这副对联中,警醒师生和众人们要认真修养自己的德性,要依凭高尚的道德体察民情;在判断和处理世事时,要爱憎分明,弘扬正义的、鞭挞丑恶的,而且一定要摒弃私心杂念。这就是“君子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吧。
笔者在字面上对该联注译如下:
【注】
视听:看和听,也指看到的和听到的。如《史记·秦始皇本纪》 云:“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
凭依:依靠,依从。如《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四年》云:“兵食可去,信不可去。陛下已赦而复徙之,是自违本心,使臣民何所凭依?”
鉴观:察视。出处《后汉书·翟酺传》:“心存亡国所以失之,鉴观兴王所以得之。”
赫:《小尔雅·广诂》云:“赫,明也。”
彰瘅:彰:表明、显扬;瘅:憎恨。意为“彰善瘅恶”,省作“彰瘅”。如唐·张九龄《请诛禄山疏》云:“苟彰瘅失宜,尤难三军立绩。是以用命而成,固宜嘉勋;失律而逃,更当惩戒。”
【译】
察看和倾听来自老百姓的状况及声音,依靠自己的德行去分析关怀;
鉴别和判断世情一定要清醒明白,褒扬好的鞭挞坏的务必不带私心。
康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