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在哪里?在南三,在旭日喷薄、鹭鸟飞翔的地方;家乡的味道是什么?是酸甜苦辣咸,是五味杂陈的味道。
我从十月怀胎的母体来到这个世界,张开嘴,便是母亲的味道,随着几声哇哇的啼哭,吮着甜甜的乳汁,那是母体乳香的味道。
依偎在母亲怀里,钻进那间低矮潮湿的厨房,那是稻草与黄槿叶混杂在一起的柴火味道。我被孖带紧紧地绑在母亲的脊背,闻着母亲被烟燎火烤汗臭的味道。那股味道伴着锅里的番薯粥香,氤氲在窄窄的茅草庭院。
几月后,咿咿呀呀地爬行在泥地上,那种动物本能的行进方式,被表演得淋漓尽致。我紧紧地贴近大地,抓住泥土,这带着海岛的咸涩,带着鱼腥的味道,就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是我童年的温床,是我生根发芽、抽枝展叶的地方。阳光、海水、沙滩的味道,熏陶着我稚幼的童年。
九岁那年,我穿着开裆裤,踏着父亲用黄槿树削成的木屐,拐过泥泞的小巷,走进旧宗祠改造成的小学堂。那是一所贯以美名的“玉成”小学。在那里,我嗅着粉笔与墨香,握着那支短到不能再短,小手抓不着,又用小竹筒套紧的铅笔头,在作业簿上歪歪斜斜地写上“日、月、水、火,山、石、田、土,马、牛、羊,鸟、虫、鱼……”。那是童年识字的开始,是充满着神奇而又颇具诱惑的味道。
课间,我常常毫不安分守己地攀爬到鸡蛋树上,环视校园附近春季苦楝花的洁白、鸡蛋花的淡黄,伴着阵阵扑鼻的芳香,我的心田感到滋润,这是大自然留给我童年的味道。
当我白天调皮地骑在牛背上,用鞭子抽打着老黄牛奔跑的时候,在牛背上我闻到黄牛身上散发出一阵辛勤劳作后的味道;而在晚上的煤油灯下夜读,我又闻到一阵淡淡的煤油味道。
走进青春年代,在生产队晒谷场上参加夜晚劳动,是雪鱼煲豆豉、腩肉炒雪豆、鸭蛋煎葱花,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团队精神的味道……
人生,一晃几十年过去。家乡的味道几经岁月煎煮,变得纯香而甜美,耐嚼而令人回味。
两年前的一天,朋友来电,约我回海岛尝尝家乡的味道,我问:家乡有什么味道?
他说,“现在我不告诉你,回来就知道了。”
为品尝家乡味道,我迎着微咸的海风轻车路熟回到家乡南三岛。在木麻黄“嗖嗖”的呼唤和“嗨嗨”的涛语声中,走近波冲浪涌的岸边,中午的阳光从辽阔的天空倾泻下来,那被蒸晒的海水,渗杂着鱼腥味,使我嘴馋起家乡海鲜的味道。
于是,在饭店点了几条白鲳、一斤骨鳝、五斤海蜇、两斤生蚝。经厨师清蒸、快炒、慢炖、焖焗,然后热气腾腾地端上餐桌,此时,满厅香气缭绕,不禁使人大开胃口,大快朵颐,美美地食上一顿,感受家乡亲切而又独特的味道。家乡的白鲳鱼肉质结实、耐嚼、纯香,骨鳝滑口香甜而略带腥味,海蜇爽口香脆而滋润。
这些美味可口的海鲜,得益于家乡海水与鉴江淡水汇合,又多有环岛雨水相冲,大量微生物在此沉积,较适宜鱼贝类生长,致使海河鱼虾肥美,贝壳肉质丰满,食之令人回味无穷。难怪家乡的海鲜在市面上要比其他产地卖上个好价钱。
离开海边,带着海鲜淡淡的余香来到南三田头圩,为满足贪婪的胃口,再次品尝家乡“三红”的味道,捎回一箱红心鸭蛋、五斤红番薯、几条红萝卜。
那天一早,将鸭蛋与番薯同煮,熟后掀开锅盖,番薯甜滋滋的笑破脸皮,鸭蛋也露出白胖的、憨厚的脸儿。因心急且食欲正浓,立即从锅里拿起番薯,顾不得滚热烫手,剥皮就放进嘴里,红红的、粉粉的,食之甘甜绕舌,唇齿留香。又顺手把蛋剥开,切成两半,鸭蛋白里藏红,金灿灿的蛋黄流出粟米般大的油珠。咬上一口,弥散着一股蛋香与芝麻油香混合的味道……
人世沧桑, 家乡从贫穷走向富裕,每次踏足家乡海岛,走进邻居的农家小院,在明晃亮丽的厨房,我闻到的,是纯朴淡雅而又历久弥香的味道……
这就是我的故乡——南三。她外在浓淡相宜,内里甘苦杂糅,既饱含深情,又回荡着一股令人无法忘怀的乡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