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一代文豪苏东坡年轻时自勉的诗词,并贴在家门前时时自省,也道出了很多读书人的心志和爱书人的情怀。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仅喜爱读书,而且热爱藏书,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他们一生收藏书籍,有的人还有自己的书屋、书房,满满一房间,到处都有书,多么简陋的房间也会因为有了一个放满书籍的书架显得高雅许多,正所谓“一缕书香压百香”。
我在上海生活时,不免经常思乡,不仅想念家乡的亲朋好友,还想念我家里的书——那些我成长过程中读过的书,虽然不是收藏,但也是我的挚爱,日积月累,填满了我的书架。
记得小时候,爷爷经常订报读报,他只要读到喜欢的文章,就会剪下来,贴到一个本子上,然后再把所有本子打孔后用麻绳装订成册。时间久了,爷爷的册子越来越多,里面密密麻麻地粘满了形状不同的报纸文章。在没有书架的房间里,这些爷爷自制的册子被他挂在了显眼的地方,方便他经常拿下来翻阅。爷爷在80多岁高龄时,对多年前看过的报纸内容仍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爷爷给我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新闻,他对一张报纸上头版头条的文章标题竟脱口而出,还背出了文章的一些原话,我惊讶爷爷思维如此敏捷,一点儿也不糊涂。爷爷关心天下事,有的时事,连我们都不知道,可爷爷却能娓娓道来,讲得头头是道,可见那些文章不知被爷爷看过多少遍。爷爷的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他去世,在我的心里,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一点儿也不老”的老人。
我上小学后,妈妈也用这种方式粘贴了很多这样的册子,里面有从报纸上剪下来的美文、生活小常识、养生内容等文章,非常实用,在那段岁月里,这就是我家简易版的“家庭百科全书”。
在那个阅读饥渴的年代,这样的册子便是我常看的“书籍”。爷爷去世后,我在爷爷的房间里看了又看,单单拿走了这些厚厚的泛黄的册子……每次翻阅,爷爷当年专注地剪报、粘贴、装订、阅读的样子仿佛历历在目。我不知道爷爷是否想过他挚爱的“书籍”日后要如何处理,如果被他的孙女带回去继续保管,他会感到欣慰吧……我把它们当作爷爷留下来的精神遗产,我与之有难以割舍的情感,在时间的流逝中,它们给我带来持续的温暖。
好像有这样一个说法,一本读过很多遍的书,感觉就像是一个老朋友。一个人喜欢书,慢慢地会对书产生深厚、持久的感情,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吧。也正是这样,很多人藏书的情结里渐渐地隐藏了丝丝困扰,他们担忧自己过世后,这些收藏了一辈子的书将如何处理?家人会继续保管还是送给同样会爱惜它们的人?有没有一种场所可以接收并管理?
我时常会想,一个人的物质财产可当作遗产被继承,一个人一生的精神遗产如何传承?一个人珍藏了一生的书,何尝不是这个人一生的精神史,会有人愿意去了解吗?带着这些疑问,我在家乡的长春市图书馆得到让心灵慰藉的答案。长春市图书馆建立了“特藏文献查阅室”,主要收藏面向海内外征集或社会各界捐赠的文献,捐赠者多为著名藏书家或学者。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分编后会对每本书盖馆藏章,那么这些藏书就有了新的踏实的“家”。图书馆的采编部还可以接收小规模的捐赠书籍,数量从几本到几十本不等,可在馆内阅览或外借……
岁月如梭,逝者如斯。很多喜爱收藏图书的前辈如今已不在,他们终其一生买书、读书、品书、藏书,不仅体现了他们高雅的志趣爱好,还有对书籍的深爱之情。“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的情怀会通过书籍传给代代如我一样爱书的人。
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