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下桥。
下桥竹海,天生丽质、美丽动人;下桥竹海,待字闺中、年已及笄。
下桥竹海的前世并不叫下桥竹海,就像婴儿出生时,还没有固定的名字,父母就随意赐个乳名,随口叫唤。下桥竹海乳名叫什么,没有人去考究过。住在竹林边上的人们就习惯叫做河边那片竹林,如同父母习惯呼唤自己的孩子为宝贝一样。
下桥竹海,其实就是地处龙江河上游拔贡镇下桥村福腊屯打狗河岸边的那片竹林,一片郁郁苍苍弥漫半边江岸的刺竹林。刺竹林一丛连着一丛,每一丛竹子都密密麻麻,连根带刺,谁也别想从任何一丛竹林的竹子与竹子之间侧身穿过。顶部散开的竹枝竹丫连成一把又一把大伞,伞挨着伞密不见天,竹林下常年难得见到一缕完整的阳光。河岸边原本是几十亩良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地处下游的拔贡电站筑坝拦河蓄水发电,每逢夏季洪水来临,都要淹没这片良田5至7天,群众迫不得已放弃种植水稻。为了保护土壤不被洪水冲刷流失,群众种上了刺竹,越种越多,越长越密,苍翠茂盛,连绵河岸100多亩。刺竹发达的根系深深扎进土地里,既防止水土流失,也给我们留下了今天的这片风景。
经年累月,久居岸上的福腊屯群众对这片竹林早已习以为常,每天清晨从竹林穿过,走下码头,划着用四至五根刺竹拼在一起制成的竹排出去打鱼捞虾,从没想过竹林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冬季种菜的时候,他们砍下老刺竹,劈成高过人头的大块竹片,把菜园围起来,以防鸡鸭进园糟蹋蔬菜。竹林里环境阴湿,地上便长出大量水蕨菜,到了春天,水蕨菜从根蔸里冒出一丢丢紫黑色的蕨苗,蕨苗初露嫩芽,毛茸茸的像一个大写的问号,可爱得令人忍不住伸手去触摸。蕨苗经过水汽、雾气和竹气的润泽,慢慢伸张出嫩绿色的叶子。这个时候,寂静的竹林里就开始热闹起来,人们争相采撷,采得越快,鲜蕨发新芽也更快。幼嫩的水蕨菜是福腊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食材,当然还要配上味香可口的福腊腊肉。凡有贵客登门,每家每户都要奉上一碟腊肉炒蕨菜来招待客人。刺竹虽有刺,但还是有很多用途,除了可以围菜园、做竹排,材质坚韧而硕大的竹竿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竹具和竹工艺品,特别是竹蒸笼,用来蒸煮拔贡本地自产的大米,大米上摆放七八块福腊农家腊肠,蒸煮之后揭开竹盖的那一刻,竹、米和腊肠混合而成的香味香飘四溢,闻过口水直流,吃过满嘴留香。刺竹的竹笋可以制作酸笋,一坛酸笋可以存放五六年,存放越久,酸味越纯,酸水越清,味道越好。只要你有想法,酸笋焖河鱼是岸上人家可遇亦可求的一道美食,安排一顿是必须的。竹林化身为竹海,景区逐渐成型后,福腊人还自发用竹子制作各种饮食容具,烹饪各种竹具美食,竹筒饭、竹筒鸡、竹味烧烤、竹筒蒸蛋,凡是与竹有关的,他们都尽其所能完美展现。竹海让游客流连忘返,竹味令食客回味无穷。
如此普普通通的一片刺竹林,如何摇身一变成了下桥竹海,这里面还有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
拔贡镇下桥村辖12个自然屯,其中福腊、上新、上田3个自然屯地处河对岸,与下桥村委隔河相望。本世纪初,这个片区还没有修通公路,出行靠船,当地人还清楚记得政府为解决出行问题赠送了一艘渡船。因为地域相对封闭,这片土地一直保留着朴素无华的生活方式和原始完整的生态环境。“十三五”期间,金城江区大力发展蔗糖产业,遍地种上了甘蔗。为了完成甘蔗种植任务,拔贡镇开始关注这片被单独隔在河对岸的处女地,多方争取到上级资金修通了从拔贡绕电站大坝,沿着悬崖山脚,通往3个屯的沙石路。路修通了,甘蔗种起来了,政府赠送的渡船也步入了历史,岸上人家依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与拔贡结缘于2013年5月,我从未想过自己会结缘此地,且一工作就是8年。我的母亲曾经在下桥电站当民工,为了挣工分换口粮,当年还是姑娘的母亲报名跟随大部队,自带玉米粉从两百多公里外的老家来到拔贡,再从拔贡徒步到下桥,参加电站建设。或许是缘分让我延续母亲未竟的青春。虽然下桥属于拔贡,但我对下桥竹海的印象却是模糊的,每次下乡路过河边也是透过车窗扫视一遍,没有太多的念想。我和对岸的人们想法一样,这不就是一片普普通通的竹林吗,没有什么稀奇的。直到2018年初,爱好徒步旅游的王大可先生担任下桥驻村第一书记,他被这片竹林迷住了,打狗河两岸秀丽的风光让他茶饭不思。王大可踏破门槛向文旅部门求助,东奔西跑争取支持,三顾茅庐向专业人士求教,想方设法在下桥举办一个壮族民俗文化旅游活动来推介宣传,并通过微信把这片竹林、这段河流的美景一一打包发给挂帅拔贡工作的我。注定这就是缘分,像爱情一样,时机未到求也求不来,缘分一来拦也拦不住。于是,王大可把当时还互不相识的几个文旅好龙叶公拉到竹林里一起谋划,这些所谓的叶公中有国家一级导演钟哥,有舞美设计师和摄影师青铜。第一次走进竹林,我们在幽静的竹林里踩着沙沙作响的枯叶,一边走一边聊,一边探讨一边思考,诗和远方开始在这片竹林里萌发,逐渐碰撞出竹海风情的火花。大家都为这藏在深闺里的美景而激动,感谢上天给金城江留下这片净土。
这里的美,美在竹子,竹子的叶子常绿,即使枯落也一边掉叶,一边长叶,保持着强大生命力的延续,竹子虽然有刺,但带刺的玫瑰是美丽的,相信带刺的竹子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里的雄,雄在竹的壮观,翠绿挺拔的刺竹团结得像一块坚硬的钢铁,聚集在一起,筑成拦水固土的堤坝,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风林。这里的水,是温柔的,上下两个电站的拦截使河水温柔得像一个含情脉脉的少女,水面飘曳着轻薄的水雾,是她神秘的面纱。这里的山,是雄中带秀的,连绵的大山伟岸的排列在两岸田园的边沿上,既不影响河水的流淌,又不破坏田园的线条,也不压制竹林的婀娜,还不干涉民房的宁静,像两排队列整齐、身材魁梧的警卫,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净土。再对比其他河段的河水,山水相欺,河水被大山挟持咆哮着奔流,让人感叹大山的强势和河流的可怜,而在这里,我们不由得赞叹这片土地上山与水、水与竹、竹林与河岸、河岸与田园、田园与山峰的和谐相处。水连着岸,岸连着竹,竹林连着田园,田园连着大山,山水虽不相交而相互映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才是真正和谐与壮美的魅力所在。
王大可先生组织的一场竹林之约,让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叶公一路商量,一拍即合,决定举办下桥竹海风情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节。地点定在福腊,为什么取名下桥而不是福腊,我们曾经争论不休,下桥是文雅的,福腊是通俗的。比照这方山水,我们最终选择了文雅,下桥竹海,蕴意花前月下、喜鹊搭桥,别有一番意境。这就是下桥竹海的由来。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下桥竹海除了那山那水那竹,基本没有适合举办一场大型文旅活动的基础设施,筹备会上,赤手空拳上阵的镇长一边发言,眼珠一边不停地转,心神不定,那渴望资金而无可奈何的眼神成了那次会议的经典回忆。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费,拔贡领导到处去化缘,拔贡干部撸起袖子自己上,下桥群众不计报酬蜂拥而来。被举报摊派浪费资金在每年都淹水的竹林里搞旅游活动,拔贡人对此刻骨铭心,但他们一直坚信,永远不要去追一匹马,用心种好一片草地,骏马自然会踏步归来。
没有去做,就永远不会有收获;没有尝试,就永远不会有成功。拔贡尝试了,那一夜露营体验活动,半夜惊醒背部湿透的男士们还以为是酒后失禁,原来是初次露营体验感动了天感动了地。拔贡努力了,那一夜有人迷路在天湖的考察途中,摸黑误入了南丹地界。拔贡行动了,男人们赤膊上阵清理活动场地,女人们亲自下厨准备长桌竹席宴,那些年轻漂亮的女干部则自掏腰包采购民族服饰义务当导游;还有那条爬山被刺破臀部一个口子,而不敢下山的旧裤子永远留在竹海山上作纪念,以及从此不敢再搏命登山爬洞的鱼生高手和萨克斯演奏家老钟的故事;还有那三天五夜蹲守竹林拆除河中网箱的影子,还有那竹林舞台上载歌载舞的文旅人,还有那……下桥竹海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她的美丽而挥洒汗水的身影。
2018年4月29日,这个令人难忘的日子成就了下桥竹海的诗和远方,河岸边、竹林里,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钟哥那高亢悠扬的萨克斯演奏声划破夜空在竹海中久久回荡,引来阵阵欢呼和呐喊,“山水拔贡、颐养胜地”下桥竹海风情生态休闲文化旅游节一炮走红,从此定名。虽然由驻村第一书记经费购买的旅游骑行单车已经变成一堆废铁;虽然小莫自编自演的导游词还存盘在那台已经破旧的电脑里不再使用;虽然一批又一批的拔贡人离开了拔贡,但下桥竹海依然存在,等待着新一批拔贡人继续去努力,S303线通车了,下桥竹海风情景区一路繁花顺风顺水。
下桥竹海的前世已经过去,今生正在开始……
蒙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