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时可别开车啊,小区边儿上找不到停的地方!还有……”周六还没起床,岳母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叮嘱我一会儿去看她的诸多注意事项。当然,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少一遍都不能让她放心。
我一边穿衣服一边回应:“放心吧,我坐地铁去,给您买的电褥子也一起带过去。还有,您宝贝外孙儿今天上午去面试,下午他自己去看您!”
岳母追问:“那你几点到?”
“我九点半出发,十点多就能到。轨道交通快,您放心吧!”我说完,岳母又嘱咐两遍“注意安全”,才把电话挂掉。
每个周六都是岳母的“亲子活动日”,如无特殊情况,我和妻子必须去她家“参加活动”,帮她打扫卫生,检查修理电器、桌椅,再陪岳父喝上几盅。其实,最重要的内容是陪他俩下楼晒晒太阳、补补钙,细心聆听岳母的教诲。在她老人家眼里,我和妻子都是长不大的孩子,随时需要她的点拨与提醒,要不就得在社会上吃大亏、栽跟头。妻子常会忍不住顶上几句嘴,而我,反其道而行之,虔诚聆听,还要适时表示一定按她的意思办——我得全力满足她的心理需求,让她高兴。老岳父倒是话不多,不时帮腔:“你妈妈说得对,你们得往心里去呀!”然后与我心领神会,相视一笑。
我和妻子收拾妥当,即刻开车到华庆路。将车停好后,拎着大包小裹乘上轨道交通1号线。如今去岳母家,只需半个小时多一点儿的车程,但在这之前,可是个不小的负担,坐公交车需要两小时,开车得一个多小时,当然,这是在不堵车的前提下。要是堵车,那就没谱了,有一次竟用了3个多小时,让岳母很是数落了一通:“为啥不早点出来?”那气势分明是在训诫我们生活经验不足。
自从知道长春在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开始,我就盼着它早点开通。2017年6月30日,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我欣喜若狂,当天上午就尝了个鲜儿,往返各坐了一趟,认真学习进站、安检、买票的流程。我和车上的所有乘客一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出行的便捷快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位坐在我身边的退休老干部感慨地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发展可真快啊,生活在长春可真幸福啊!”话里话外透着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我又何尝不感同身受呢?
轨道交通1号线的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我上下班。我早上把车停好,然后坐轨道交通1号线到人民广场下车,十几分钟就完成了以往40多分钟的“任务”。下班后,再坐轨道交通1号线返回、取车,一气呵成,就算再买点蔬菜、水果,也会比以前到家早得多。自此,做晚饭也就成了我“当仁不让”的家务,比我到家略晚的妻子自然乐不可支。
得知轨道交通2号线与轨道交通1号线在解放大路站可以换乘,并在东方广场设有一站的信息后,我等待的心情越发焦急,因为去岳母家那可就方便多了。两位老人年纪大了,需要时刻关注。一年后的2018年,我实现了这个愿望,轨道交通2号线正式开通。我当天就乘轨道交通赶到了岳母家,向她“汇报”了这个好消息。“那我和你爸也能去坐不?”“那当然,这回你们去公园、去我家可方便了,上下楼梯都是电梯,老快了。”岳父搭话:“那我们这两天就去坐一趟!”我想了想,连声制止:“可别了,第一次坐,还是我带你们吧,要不肯定得坐晕喽,我可不放心!”
三天后就是周六,我起早赶到了岳母家。老两口整装待发,我一出现立马出门,急不可耐的神情,颇似好奇心极强的小孩儿,让我忍俊不禁。他们腿脚还算利落,上下电梯都不用搀扶。坐在车厢里,岳母极为高兴,这看看那摸摸,还不时夸赞“收拾得可真干净”,只是在换乘站,不怎么识字的她有点发蒙,不知道该朝哪里走,紧紧抓着我的手亦步亦趋。岳父则边走边看指示牌,不急不躁地走在我们后面,像检查工作的领导:“比其他城市建得还好!”走出华庆路站的那一刻,岳母四处张望,满脸狐疑:“这么快就到了,我咋觉得没多长时间呢?”我笑着告诉她:“车子跑得快,还不堵车,当然节省时间了。”她若有所思:“是这个理儿!”开车进小区的地下车库后,岳母说了一句让我哭笑不得的话:“这一路都在地底下跑了!”
天色将晚,岳父岳母执意回家,我只得再把他们送回去。到家后,岳父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下次再来我家,就由他带岳母坐轨道交通,不用我来回跑了。后来,他俩真的时不时就来我家一趟,有时送来他们包的饺子,有时送来自己种的白菜、土豆。我劝了几次,岳父笑着告诉我:“你妈妈说坐轨道交通,就是为了好玩儿!”如此,我只能嘱咐他们一定多注意安全,还给他们办了两张轨道交通一卡通。
一晃7年过去了,乘坐轨道交通,已成为我出行的首选方式,出门尽量不开车,既方便快捷,又节约环保。
学音乐的儿子看我每周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往返于姥姥家和我家,调侃说,长春的轨道交通是专门给我家建的。我则不失时机地附和:“那是,你没看轨道交通6号线都在咱家小区门口设站点了,等开通了,我就连车都不要了,咱家的车就给你开了!”儿子自然乐见其成。
下午,儿子满面春风地来到姥姥家,一进门就大声嚷嚷:“我被录用了,周一就上班!”岳父问:“上班地点在哪儿?”“就在文化广场附近,我也可以坐轨道交通上下班了。”“好啊,后天咱爷俩一起出发上班!”儿子爽快地接茬儿:“妥妥地!”
晚餐时,儿子突然放下碗筷,盯着推杯换盏的姥爷和我说:“我突然有一个想法,用咱家和轨道交通的故事写一首歌,名字就叫《亲情快行线》,你们看咋样?”还没等我张嘴,妻子在旁边“哐”地一蹾饭碗:“太好了,保证能火,让我帮你琢磨琢磨词儿,将来我大儿子没准就成了咱大长春的著名音乐人呢!”家里响起了一片欢声笑语。
沙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