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自退休后,也赶了一波“共享文化”的热潮。她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友,共同认领了一亩位于郊区的闲置土地,并在那里过上了她们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
城市的喧嚣之外,曾经辛勤耕耘的市郊农户,将村中沉寂的土地翻新,再租予那些怀揣田园梦想的市民。这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土地,更给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人体验农耕之趣。租赁菜园之后,母亲与她的朋友们在各自的土地上,开启了“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的农耕生活。而那些体贴的农户,还特意为她们搭建了简易的工具房,并安装了自来水设施,让这片土地更添几分温馨与便利。
自从拥有了这片“共享菜园”,母亲的退休生活便如诗如画,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那片宁静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每日清晨,她便与几位老友一同前往菜园,开始一天的劳作。立春之后,万物复苏,那绿油油的菠菜、茼蒿、韭菜,红彤彤的甜椒、番茄、苋菜,黄澄澄的彩椒、南瓜、胡萝卜,都在这片土地上迸发勃勃生机,绘就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田园画卷。在这片田园之中,大家不仅享受着耕种的乐趣,更重拾了那份以物易物的淳朴。你家的空心菜、莴笋叶,换了我家的土鸡蛋;我刚采摘的山间鲜嫩竹笋,换你包的绿叶粽、艾叶粑粑。在这和谐的田园生态中,你来我往,不仅加深了彼此间的友谊,更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母亲与她的朋友们,不仅精心打理着这片土地,更将这变成了一个温馨的社交平台。谁家的孩子需要寻觅良缘,大家都会热心地帮忙牵线搭桥;你家的小辈刚毕业需要工作,我家小侄子的公司正好有空缺,专业匹配,便一拍即合。家中的长辈们,就如同这片滋养我们的土地,有他们在,我们便永远不必担心生活的风风雨雨。在外漂泊的游子,每次接到家里的电话,总会被那份温暖的叮咛所感动,无论生活如何波折,家的门永远敞开。每当游子归来,在这片土地上待上一段时光,便会发现自己的声音也变得高了八度,原来,这是回到了自己的根,外面的世界,终究还是异乡。
周末与节假日,这片菜园子又成了孩子们与年轻人的欢乐天地。孩子们在长辈们的指导下,给蔬菜浇水、锄草、捉虫,有时还会突发奇想,捉些蚯蚓来松土。而年轻人虽然工作繁忙,但周末抽空在菜园子劳作一番,也能体会到轻松与快乐。
母亲对这片菜园子的热爱日益加深,她时常在手机上浏览各种新品种,让我帮她网购种子,如芦笋、香茅、秋葵,还有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母亲从14岁插队开始,而后经历了大学的洗礼,再到工作的磨砺,直至如今退休。尽管我们时常提醒她要注意身体,不要过度劳累,但她对农事的热情却从未减退,每一天都沉浸在这片菜园子中,与土地、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用她的话说,每天踩在泥土之上,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踏实。这或许就是中国人特有的土地情结,一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朴素哲学。在这片共享的土地上,母亲找到了她心灵的归宿,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唐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