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万家团圆,无论我身在何处,这一天必是我的归期,因为是母亲的生日。
离开故乡很多年了,似乎很久都没有见过洁白高悬的圆月了。每逢十五,遥望天空,总是看见浩瀚的天宇,点缀着几颗稀星,一个圆盘夹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无精打彩,也没有什么光泽。或许是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或许是熠熠生辉的万家灯火,或许是明亮耀眼的路灯,掩盖了明月的光辉。今晚,当中秋渐渐走近的时候,在他乡的星空下,一种久违的思念如潮而至,点点都是故乡的回忆。
小时候,总盼着过中秋,因为中秋是我家最重要的节日。记忆中的中秋,充满了月饼味、桂花味。每年中秋节,父亲都会亲自张罗母亲的生日。那时候的月饼,都是手工制作的。中秋节前一天,父亲早早备好了面粉、白糖、花生、芝麻等材料。晚上,一家人围在圆桌前,听从父亲分配任务:哥哥揉面,他的力气大,总能把面和得很均匀;我负责剥花生;姐姐把芝麻、花生一起炒,加入白糖,做成馅。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忙碌着。父亲、母亲把面揉成一个个小面团,把馅放进去,外表抹上一层油,然后小心翼翼放进木质的模子里,打平,做成月饼样,再放到炭火上慢慢烘烤,当闻到香味时,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想吃月饼。父亲说:“不能心急,要烘烤两三个小时,烤到月饼的皮金黄,吃起来才脆、才香。”
中秋之夜,吃过晚饭,一家人搬几把木椅,一张圆桌,围坐在院子里,庆贺妈妈的生日,为妈妈唱生日歌。我们开心地吃着瓜果赏月,听妈妈讲故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母亲指着晶白亮透的圆盘,告诉我们,在月宫那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吴刚在伐桂,挥汗如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因为他仰慕嫦娥,求王母娘娘把嫦娥许配给他。王母答应,只要吴刚把广寒宫前的桂树砍伐干净,便同意。可吴刚每次砍下去,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于是几千年来,他就在月亮上,一直砍伐至今……广寒宫里,嫦娥仙子踩着祥云,和着妙曲,轻舞长袖,飘飘欲仙。她怀中的玉兔,充满灵性,陪伴她度过了千年。
这些美丽的传说,让原本清冷的中秋之夜,变得格外多情。对着夜空,凝视月亮,我才发现故乡月亮是如此的明亮和温柔,它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世人的各种看法,就那么从容地倾洒一地银辉。
月亮越升越高,该拜月了。母亲把月饼分给我们,一人一个。我们对着月亮虔诚地许愿,祈求月亮赐予我们美好的生活。拜完月,我把月饼捧在手里,仔细打量着月饼,轻轻咬一口,白糖和着花生、芝麻,窸窣作响,却感觉香甜得要命。正如苏东坡说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月饼,吃的就是故乡的味道。在我的心里,再也没有那么好吃的月饼了,再也没有那么纯净的明月了。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长大以后,离开父母到外地工作,中秋仍然是中秋,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在我看来,感觉全然不同。虽然吃的是上等月饼,却依旧觉得小时候的芝麻、花生月饼好吃,闻的是金桂、莲蓉的香,却掺杂着异乡孤独的味道。
又到中秋,又见月圆。今年中秋,我早早把老母亲接到了身边,准备好好给她过一个生日。
但愿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