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是多雨的春天给世间万物最温柔最深情的爱抚。
风,是微风,悠悠地吹,轻轻地拂;雨,是细雨,慢慢地下,缓缓地落。微风挽着细雨,在天地间织就一幅幅曼妙的轻纱,将春天装扮得无比清新明媚。
这样的景象,自然是春天里最常见的动人画面。
斜风细雨里,当然可以郊游踏青,也可以临水垂钓。雨,并不妨碍放飞闲适与自由。那种斜风梳理过的从容和细雨润湿后的恬静,别有一番情趣,是晴天丽日下难以感受到的。
如果细雨不经意间变成了更细的毛毛雨,那撑不撑雨伞,披不披雨衣,都没多大的关系。即便淋了一点儿雨,那也大可不必担心着凉感冒,就当是春天赐予的“洗发剂”或“护肤膏”吧。
唐人张志和那首著名的《渔歌子》,已给我们生动地描绘了1000多年前渔夫驾舟捕鱼、怡然自乐的劳作情景。那时正值汛期,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青山如黛,江岸桃红,白鹭翻飞……那位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渔夫,迎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捕着鱼。春天秀美的山光水色,忙碌而充实的捕捞作业,让他流连雨中,乐而忘归。
其实,对于农人来说,春天,沐浴斜风细雨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春耕、春播、春种……几乎每一项农事都与雨有关,许多农活都是在斜风细雨中完成的。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候,时令卡着农事的每一个节点,任何一个环节都耽误不得,稍有疏忽懈怠,全年的希望和收获都将会大打折扣。而勤劳的农人,是丝毫也不敢怠慢农事、浪费春光的。“不须归”,早已成为他们雨中劳作时的一种常态。
出身于乡村,我从小就帮着父母干农活。春天,到田里做事,但凡下雨,便会戴上宽大的斗笠,穿上厚重的蓑衣。在雨中扯猪草、挖地、种瓜、点豆、插田、锄草……很多时候,为了赶节令、抢时间,不得不忙到天黑才回家。尽管常常累得精疲力竭,直不起腰,但只要想到插完了一丘田或者锄完了一块地,完成了当天必须干完的农活,心里就溢满了欣慰和快乐,那种“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不请自来,便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也为自己能替父母分担一些艰辛繁重的农活而感到骄傲。
“斜风细雨不须归”。人勤春早,春天的田野里,我们辛苦而又快活地劳作着,不负春光,不误农时。
卢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