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回来。”临近清明节,父亲打来电话,特地嘱咐我清明假期回家一趟。
清明节是我们家里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甚至超过了春节。每年这个时候,父亲和姑姑们都会从城里回到老屋,简单地清扫一下屋子,拿着鲜花去家族墓地祭扫。
在我的印象中,先人墓前祭扫的事情一直是爷爷在负责。小时候,到了清明节,爷爷都会召集子孙后人,带着祭扫用品前往家族墓地。家族的墓地在一片田野之间,需要穿过弯弯曲曲的田垄,越过一条窄小的水沟才能到达。爷爷拄着拐杖慢慢前行。我们跟在后面。
进入三月,天气渐渐回暖。田野里,青青的麦苗迎着雨露,齐刷刷地长了起来,就像给田地铺上了一层绿毯子。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朵挨着一朵、一片接着一片,给这美好的季节带来了不少生机。茶花、紫玉兰、杏花、樱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都争相盛开,星星点点地点缀在田野间,给大地增添了不少鲜艳的颜色。
爷爷和我们穿梭其间,微风裹挟着淡淡的清香迎面扑来,让人神清气爽。
清明前后是多雨的季节,泥巴路较为湿滑,大人们走得非常小心。小孩子才不会那么注意,经常摔跤,弄得满身泥。看见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和勤劳采蜜的蜜蜂,我们乐不可支,一会儿摘摘野花,一会儿逗逗蝴蝶,在田地间蹦呀跳呀,一不小心,就会摔个“狗啃泥”,惹得大人们捧腹大笑。
到了家族墓地,爷爷一边拔着周围的野草,一边向祖先汇报家事。我不会刻意去听,只会按照大人们的指示,完成既定的祭拜动作。随后回到家里,吃着奶奶和妈妈准备的一大桌子美食,这个节日才算正式过完。
爷爷和奶奶去世后,我们一家子搬到了城里生活,清明祭扫的事情就落在了父亲身上。到了扫墓日子,我们一家人无论在哪里,都会回到老屋,姑姑们也会过来,他们姐弟之间会说一些家常话。我则在老屋里观察,用手抚摸潮湿的墙壁,回忆小时候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情景。
去年清明节,我发现父亲坐在老屋里发呆,两鬓斑白,皱纹爬上脸庞。祭扫的时候,他和爷爷一样,一边拔着草一边说着一些家事。我仔细听了听,都是家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大致意思是“让祖先放心,后辈都过得很好”之类的话语。
从父亲的身上,我似乎读懂了爷爷过去的“絮叨”,我似乎更深入地感悟到了清明节的含义。也许,这个节日并不仅仅包含着后人对祖先的思念,还蕴含着对孝道的传承。它像一条纽带,紧紧地系着一个家族的血脉。
今年清明,小草依旧青青,野花依旧美丽。过往的记忆一幕幕浮现在我眼前。我收拾行囊,坐上春天的列车,去寻觅那段美好的记忆吧。
作者:谢伯康